励志演讲 - 每天多努力一些

每天多努力一些

  要每天多努力一些,比别人多努力一个小时。

收获生活的每一天
  《中国合伙人》→_→ z Z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三天票房收入已经过亿,很多人在微博发表观后感,大部分人觉得这是一部春春励志→_→ z Z。这几天我的→_→ z Z也收到不少认识的朋友和不认识的朋友发来的短信,祝贺新东方的创业故事被成功地搬上了银幕。
  其实这部→_→ z Z的诞生和我基本上没有关系。很多人都在猜测新东方有没有投资这部→_→ z Z,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一点儿投资都没有。→_→ z Z以新东方的创业故事为主线,人物以我和徐小平、王强三个人在新东方的共同奋斗、兄弟情谊为蓝本,这是不假的,但→_→ z Z中发生的事情和实际发生的事情差了很远,→_→ z Z中人物个性的展示也和现实中我们的个性有很大的不同。
  大概一年多前,小平约我见面聊天,见面后很兴奋地告诉我韩三平希望把新东方的故事拍成→_→ z Z。实际上是小平写了一个剧本,把剧本给了韩三平,韩三平看完后表示了对于剧本的强烈兴趣。小平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毕业后到北大文化部担任团委文化部长,在北大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物,思想新颖、思路敏捷,对于音乐、话剧、影视等表演艺术有着天生的强烈兴趣。当时北大有一个学生艺术团,我的同班同学王强是艺术团团长,他们俩人一起把艺术团折腾得热火朝天,演出地点远达青海。当时的我,在北大没有任何显山露水的能力,是一个被男同学和女同学都不待见的人物。所以,按照小平的说法,我就是台下的一个普通观众。
一颗坚强的心
  小平和我讲完之后,我当时就提出了反对意见。我的反对意见不是剧本好不好、是不是把我们的形象显示得高大完美,而是我根本就不想把新东方搬上银幕(小平写的剧本以及后来陈可辛接手之后改写的剧本,我到今天也一行字都没有读。所以,今天成型的→_→ z Z是依据哪个剧本拍摄的,我不知道)。我反对把新东方搬上银幕的理由是:尽管新东方已经经历了创业的风风雨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中,我们唯有尽力把新东方做得更好,而不是拍→_→ z Z去宣传自己的功成名就。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不希望自己的形象(哪怕是经过艺术改造的形象)被搬上银幕。如果这个形象被塑造得完美,对于现实中的我是一种伤害,因为现实中的我和被塑造过的形象一定不会吻合;如果形象被塑造得不好,对于我还是一种伤害,因为总会有人认为那就是真正的我。而且自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成名之后,我已经深深地感到自己被名声所累,心里只有退步之思,万无求进之理(当然心灵上的进步是我每天都孜孜以求的)。我和小平讲完这些理由后,小平当时基本同意我的观点,说他会和韩三平传递我的观点。

学会勇敢
  过了几个月后,小平告诉我→_→ z Z剧本已经转到了陈可辛手里,并且对→_→ z Z剧本进行了改编,决定开机拍摄。我问小平有没有可能让对方不拍这部→_→ z Z,小平说已经不在他掌控的范围之内。小平说新的→_→ z Z剧本除了留下他当初起的角色名字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之外,故事情节已经基本被改掉了。我想,既然和新东方没有关系了,也就不用管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大半年。今年年初,大概2月份的时候,小平打来电话,说陈可辛已经拍完了→_→ z Z,初剪片已经出来了,他看过之后还是挺受感动的,尽管不能说完全是新东方和我们的故事,但是→_→ z Z确实值得一看。我想不管怎样,从客观的角度把自己置之度外来评价一下→_→ z Z本身还是可以的,所以就答应小平一起去看片子。那天晚上,我、小平和王强一起吃了晚饭,我还叫上了另外两个朋友——赛富基金的阎焱和易车网的李斌,都是我们北大的师兄师弟。大家吃完饭后一起去看了初剪片。→_→ z Z是在一家咖啡厅用投影仪放的,屏幕小、声音差、光线暗,没有真正看→_→ z Z的感觉。→_→ z Z刚开始十分钟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会不自觉地把→_→ z Z的情节和现实中的新东方进行对照,把→_→ z Z中的人物和我们现实中的三个人进行对照。我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评价这部→_→ z Z,甚至都没法判断→_→ z Z中展示的人物个性是否有吸引力。→_→ z Z中成东青的这个角色应该是以我为原型的,因为三年才考上大学、在大学得肺结核、在大学图书馆追女孩子(尽管实际上发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因为到外面教课被学校处分、申请出国留学美国被拒签、在破工厂办补习班、三个哥们儿一起创业、和美国人打官司、最后把公司弄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所有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新东方的真实故事,但成东青在→_→ z Z中展示的个性,包括孟晓骏、王阳展示的以徐小平和王强为原型的个性,则和现实中的我们大大不同。现实中我的个性没那么窝囊,也不是一个“把演讲当作自己性生活”的人。不管怎样,→_→ z Z中的故事还是离自己太近,所以就真的没法判断这部→_→ z Z的好坏。看完之后我对小平说,我对→_→ z Z不发表我的观点,因为我的观点一定不会客观。审美需要距离,我总是不自觉地在对照自己和成东青,所以就没有了审美距离。几天后小平告诉我,陈可辛、黄晓明希望和我见面聊一聊,我说就不聊了,因为我确实不希望自己的观点影响他们的判断。其实,我当时的判断是认为这部→_→ z Z不会有吸引力,没有料到现在这么多人去看,并且说好,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了。
    阅读1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