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书籍 - 面对人生的逆境 不要妥协

我们要用自信战胜困难 战胜自己

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就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对于至今才读《平凡的世界》十分汗颜,这又一次强烈昭示了原先书读得少得可怜,缺课太多。庆幸的是,我终于接触到了它,不仅仅是接触,而是被强烈吸引、深深震撼,特别是在逐渐走向成熟、懂得思考的三十六岁,读这样一部关于人性、人生、生活、情感的宏篇巨着,感到恰逢其时。

    《平凡的世界》,从一开篇便被吸引住了,平生还从未有一本书能如此强烈地吸引着我。那如潺潺流水般朴实无华的文字,沁人心脾,其间流露出的情真意切的感悟,充满哲理的思考给我深刻的启迪,引发强烈的共鸣。无论在哪里,无论当时当地是如何的喧闹与嘈杂,只要目光接触那些文字,情绪情感就会被拉入小说中的那时那境,体会感悟着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为他们或忧伤或欢欣,或感动泪流或轻声叹息或幸福微笑。

    读《平凡的世界》,一是作者文笔自然平实,让人读起来非常非常地舒服,不似现在的某些文章故作深沉,表面文辞飞扬,实则提炼不出精髓要义。二是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细致入微,而且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世事变迁相呼应,可谓一大特色。平凡的世界》十个春秋冬夏,季节流转,世事变迁,也映衬着人物命运的起起伏伏。三是作者总能在叙述故事情节和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时,自然而然地推出自己对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人性、情感的归纳总结,恰到好处,发人深省。四是作者在全书的描写中始终能反映出一种强烈的昂扬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可以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奋斗的励志书。当然这部书包含的思想远不仅仅是这一点,但于我而言这一点是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着的那种生生不息、执着进取的精神!除了《平凡的世界》,另一本让我感觉同样充满这种力量的是钱文忠的《玄奘西游记》。

    读罢《平凡的世界》,又看《早晨从中午开始》。一种强烈而深刻的感受,路遥真正是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全部热情和→_→ z Z在写作。他是理想的践行者,用近乎残酷的方式、非凡的毅力,身体力行了他关于人生的宣言:“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路遥用六年的青春、汗水,用生命打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平凡的世界》,它决不会因时光流逝而失去光彩,因为它所凝练的思想、流露的真情、反映的生活、都具有永恒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一遍又一遍地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给人生以多方位的思考和诠释,给情感以至纯至真的体验,给懒惰以无可争辩的痛击,给执着进取以最有效的鼓励。明天,将开始我第二遍《平凡的世界》的阅读。
《人生不设限》读后感
    力克·胡哲的《人生不设限》这本书,通过作者对自己奇特的性命休会的讲述,给人以热忱、勇气、、的力气。你不禁会为这位生成没手没脚的家伙而深深折服,他从赤贫如洗、畏缩自大,爆发出无限的本身能量,活出了本人的价值,发明出了一个不受限度的出色人生。

    这本书的作者力克·胡哲天生患有海豹肢症,除了躯干外,独一的工具就是只有两个脚趾的小左脚。能够设想,生涯对他而言是如许不公平啊!诞生时,力克的父母都不能接受这个残暴的事实,他的妈妈甚至谢绝抱抱自己的孩子。这对任何人都是极大的打击和难以愈合的伤口。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没有放弃,缓缓开端接收和面对现实。

    童年时代的力克可以说无牵无挂,跟着年纪增加他开始面对无数的挑衅,而他都尽力地战胜了。长到了上学的年事,力克陷入了窘境,他一度因身体的缺点和对生活的失望动过轻生的动机。然而终极他放弃了这种笨拙而不负义务的主意。他想到了给他抚慰和辅助的父母,勉励和支撑他的家人,感到这样做对不起他们。于是力克决议好好活下去。他开始在自己身上寻找值得引认为傲的货色来进步信心。他试着交一些朋友,试着融入四周。固然常常被同窗排挤、嘲弄、或被称为“外星人”, 但他自动并真挚地和同学交谈,同学们逐步懂得了他,都和他成为了友人。他从朋友那里也得到了许多的确定和能源。最终力克战胜了难题成为了不起的人。现在力克·胡哲一直访问各地的学校、教会、贫民窟和监狱甚至垃圾城,与那里的人们分享他的人生阅历,散布愿望与爱。告诉人们他的教训,提示大家信念和行为的主要,激励他们要有信心。至今已有六亿人,通过各种道路,了解了他的充斥勇气的人生。他的业绩已经深刻心肠鼓励了良多人。

    力克·胡哲的成功,就在于他对人生的“不设限”,正凡人或者就不会有这样的体验。由于他们有健全的身体,无后顾之忧,所以人们就只把自己的眼光,停留在哪些失去的东西或曾经的伤上,而没有真正的目标。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畸形人就平常地过了毕生。( )他们错就错在了对人生的“设限”上。力克·胡哲并没有因为残疾而被打垮,他以为这是上帝对他的一次特殊的考验和打算,他与那些“受限”的人生不同,他认为:“只有有妄想,什么都能做得到。”

    力克最感动我的是他的乐观跟信念。人在逆境中很轻易被击垮而随之废弃了目的。而力克恰是相反。古人说:“逆水行舟逆水行舟。”

    力克就始终是一艘满载着幸福和乐观的小舟,前进于逆流之中。力克告诉人们:人生最可悲的不是失去四肢,而是不生存盼望及目标!是啊,没有目标怎么付出举动?力克自己就是一盏为人们照亮目标的灯。让千千万万的人,重拾幻想走向成功。

    这本书不仅传递给我们的是乐观、向上的精力和保持胜利的信心,也给我们的心灵注入了强盛的气力。碰到艰苦的时候,想想力克是怎么克服身材的残障的;想放弃的时候,想想力克是付出了多少的汗水才获得的成功;达观失踪的时候,想想力克脸上残暴的笑颜和他的乐观精神;发明自己又在埋怨世界不公正的时候,就像力克一样去吧,爱护我们所领有的所有!

    实在,咱们经常会在各种各样的心理误区中迷失了自己,这本书,就是指导你走出迷雾的导航灯。归根结底,力克想要告知你的是:做最好的自己,我能!
品格的力量
    偶尔去书店,发现种类最多也最畅销的可能就是成功励志类的书籍了。也许是越来越多的人厌倦平凡、渴望成功,导致这种书的出版速度快得可怕,也就难免出现一些粗制滥造或急功近利的作品。以前总能从励志书中看到小故事中的大智慧,而慢慢的哗众取宠的意味浓了,看到更多的似乎是大故事中的小道理,也就不太愿意看这种书了。但是,最近有一本名为《品格的力量》的书,让我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翻看。原因并不是这本书里讲了多少从前不知道的新东西,而是里面让我产生共鸣的文字太多了。

    “责任和义务,这是多么奇妙的字眼,在它面前,任何阿谀奉承都是多余的,任何威胁利诱都是可笑的,任何人,只要你保持着你自己内心原本率直的天性,即使这种率直的天性有时并不那么顺从、驯服,但只要你仍然童心未泯,尽职尽责,人们都会由衷地对你表示尊敬。在职责和义务面前,其他的一切欲求都会最终低下头来,不论在此之前,其他的各种欲求曾多么不安地在内心骚动过!”

    书中的文字是那么深刻迷人。

    我现在所处的工作环境,周围绝大部分都是一些追求上进、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为自己勾勒了一个美丽的发展蓝图。我们将自己的岗位职责说明书描述得极尽其详,一方面是为了让每个人明白我们究竟在做什么,或者将要做什么;另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人和自己一起监督我们的行为。可是,这说明书上的每一条究竟怎样实现?我们需要努力!可究竟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努力?是我们对工作、对领导、对员工、对客户的一种职责!可究竟为什么要去履行这种职责?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心。海恩·泽曼说:“继续努力吧!可怜的年轻人。当你周围的人们通过种种欺诈手段和不忠行为而暴富起来的时候,当其他的人摇尾乞怜,一心向上爬的时候,你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清白,不要同流合污;当所有的人靠阿谀奉承换来一个又一个“成就”的时候,你要善于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要因他人的这些成就而痛苦;当你看到有些人为了名利像狗一样地爬行的时候,你要能顶住世俗的压力,敢于特立独行,出污泥而不染,要修炼成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你应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生活在一起,凭自己的汗水和双手去赚得面包。岁月慢慢地染白了你的头发,但你的品德却在几十年的风尘岁月中一尘不染。”

    对品格中的道德心的理解,决非仅限于对是或非的判断。因为判断似乎缺少了感情,而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更擅长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我想,道德心还应该包括更广泛的对于事物的赞美与批判、感激与同情。其实无须花过多的时间去定义道德心,也没必要一定说明它的外延和内涵,正如没有人会将自己折磨得死去活来,非要去分析到底当年与心爱的人分手,是痛苦大过释怀,还是庆幸大过悲愤。相爱的人记住更多的也许只是曾经拥有时的那种内心的感动。而道德心,其实就是内心深处最底线、最核心的一种情感。道德心帮助我们获得坚强的意志、明确的职责,并最终引导我们找到一泓属于自己心灵深处的平静而清澈的瓦尔登湖。

    道德心是说起来抽象,但在现实生活中处处闪现的东西。

    上小学时,5分钱可以买一把皮筋。由于买东西的小朋友太多,当我踮起脚尖把5分钱举给摆摊的阿姨时,她塞给了我两把皮筋。随即,我便被挤出了柜台,高高的人墙挡在了我的面前。我可以走,并且为自己得到了一点小便宜而窃喜。(我不完全→_→ z Z意识指导行为的说法,因为很多时候意识和行为是同时产生,甚至是先有了行为,而后总结出了意识。)但当时的我根本没有太多的思考意识,只是想着各种可以帮我挤回去并把其中一把皮筋还给阿姨的方法。我做到了!到今天,那个声音沙哑、手很粗糙、穿着花棉袄的胖阿姨说的话我还清晰地记得:“小同学,你真了不起,阿姨感谢你。”朴素的话,朴素的人,朴素的故事,却是我小时候记忆片段中抹不去的一段。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正是与生俱来的道德心自然地指引着我的行为。

    长大了一些。一个周末,爸妈把我托付给邻居家。他们一家人带着我去公园游玩。邻居叔叔骑车子带我,邻居阿姨带他们家的孩子。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被人骑车带着。邻居叔叔教了我两点:第一,如何跳上和跳下徐徐运动着的自行车;第二,如何在警察出现时跳下和跳上急速行驶着的有些晃悠的自行车。第一种情形只在我们出发前练了一遍就掌握了;而第二种情形在我们去公园路上的警察岗亭附近反复实践,但成效总不理想。不是跳下来时差点一个趔趄,就是跳上去时要经过三四次对后座的瞄准,伴随着嘴里喊的“叔叔,慢点慢点。”终于在接近公园最近的一个警察岗亭附近摔了个嘴啃泥。

    无独有偶,那天的遭遇真是丰富。出来之后,我们去推自行车时,发现一个人由于自己的车子卡在中间,又急着推走,猛的一抽,劈里啪啦,那一排的车子就像连锁反应实验中的小木块儿一样,一个个全倒了。而他只略顿了一下,就很潇洒地扬长而去。尽管对他的行为很是费解和愤怒,但是小小的我也无能为力,敢怒不敢言。接下来的事更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我刚弯下腰想把那些被撞倒的车子扶起来,邻居阿姨连忙说:“楠楠,快别扶。否则一会儿人家来了,还以为是你撞倒的呢。以后这种好事千万别做,记住没有? ”我想,当时我的表情一定和我停在半空的手一样僵滞。

    我总能听到或见到这样有点惨不忍睹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在学校里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了,家长看着孩子脸上被抓伤的印记,恶狠狠地说:“你长着两只手是端豆腐用的吗?你为什么不扑上去把他两只眼睛抓瞎?”于是,意志力薄弱的孩子们开始变得茫然、麻木甚至反叛。当他们有一天看到有关道德心的描述时,不再有共鸣。那些文字对他们来说就像是船桨划过水面留下的痕迹一样,很快就消失了,不会出现波澜壮阔的浩瀚。

    上了大学,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开始热衷于伸张正义。看到谁在刷牙或涂洗面奶时任宝贵的自来水白白流走,一定会上去劝阻或是帮她关上。尽管往往会遭到白眼或刺耳的攻击,但这并不能抑制我的道德心帮我从心底里战胜这些消极负面的东西。可是,让我常常感到失落的是总是发现自己势单力薄。当全宿舍9个人中的另外8个都认为就去教室上两个小时的晚自习而非要把宿舍的灯关上是很麻烦很无聊的举动时,我想你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和我类似的经历。曾经我们单纯地去做好事,或者更准确些是不假思索地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在我们内心深处道德心的指引下。而且那时我们总能得到鼓励和赞许。后来,我们慢慢长大了,我们被套上了更多的条条框框,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自如,我们开始习惯在别人意志的指导下做事情,并且总在做事之前揣测别人的心理、在做完事后关注别人的反应,我们疏远了内心深处的道德心。终于有一天,我们自以为成熟了。因为我们套上了很多被世俗所认可的外壳,我们变得坚不可摧,而我们的道德心却在这些沉重而愚蠢的外壳下不堪重负。

    现在工作了,我们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也变得更加→_→ z Z了。这是个绝好的机会,让我们重新→_→ z Z自己,再一次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活着的目的与我们在不同阶段的目标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目的是长久的,也许每个人一生的目的都不尽相同,或是寻找快乐,或是追求幸福。但是每个不同的个体都会为了这个目的给自己在不同阶段订出具体的目标。目标是点,目的是趋势。我们在人生路上点点滴滴的努力,一个个目标的实现,串成了线,就变成了我们的人生轨迹。投入的努力越多,我们实现的目标就越多;目标越多,线就越连续,人生的轨迹也就越完满。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往往过分关注下一个目标,而没有意识到这个点也许早已经偏离了他追逐快乐人生这个根本目的。结果是越走越远,目标实现了,可带来的结果却不是自己想要的,甚至当偏离了人生轨迹的目标实现时,我们早已经忘了自己最初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了。什么能指引我们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走,并最终找到幸福?还是我们的道德心以及它最核心的内容——克尽职守。正有如罗伯特在他的经典着作《那些人生中重要的道理,我在幼儿园里都学过了》中所说的那样:“智慧并不在研究生院高不可攀的山峰上,而在儿童玩耍的沙堆里。那些最初的原则,永不过时,但是谁又能保证我们都还记得,还在遵守?”

    既然所有的原则都简单到我们在幼儿园就已经学过了,为什么我们不选择从现在开始做起,尽好做员工的职责,做领导的职责;做子女的职责,做父母的职责;做丈夫的职责,做妻子的职责;做学生的职责,做老师的职责;做朋友的职责,做亲人的职责……

    我相信,所有关于道德心的理论大家可能比我更清楚,也比我描述得更详尽。但我很认同的一个观点是:任何好的东西都需要不断强化、不断重复才能最终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我写这些也只是为了让自己再次重温《品格的力量》这本书中的宝藏以及留给我的那种充实而厚重的感觉。

    既然和道德有关,我就不得不说一个我特别喜欢并不厌其烦地重复的故事:孩子和父亲去一个湖边钓鱼。那个鱼池有一个奇怪的规定:下午两点以后钓上来的鱼才可以带走。否则必须放回湖中。孩子和父亲去得比较早,就钓了放,放了钓。忽然孩子钓上来一条据他描述,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一条鱼,就非常想把它留下来。爸爸不允许。孩子不能理解:这里又没有别人看见,而且鱼身上也没写着:我是2:00以前被钓上来的,为什么不能留着。爸爸说了一句很有哲理,我也从此经常对自己强化的话:道德不是说别人看着你的时候你在做什么,而是别人没在看你的时候你选择怎样去做。

    “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
    阅读1百+